找到相关内容41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杨仁山与小栗栖香顶——关于中日净土的一场论争

    读作“谓读诵人无,不依波罗提木叉道中行”。日本的学者为了找到末法中众生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的依据,采用了后一种读法。其实《大集经》月藏分法灭尽品说,佛灭后正法五百年,像法千年,非正法像法的时期称为“五浊恶...

    姚长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457206.html
  • 佛教思想是一种哲学

    去逝前,曾这样教诲弟子:  “外无一物而能建立,皆是本心生万种法。故经云:心生,种种法生;心灭,种种法灭。”  心,即意识或思维;法,即万物,即客观世界。“心”的生与灭,决定着“法”的生与灭。这就是禅宗...

    执一 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4457855.html
  • 佛教思想对苏轼黄州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

    人生观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   在人生观方面,佛教强调“即心即佛”、“心生则种种法生。心灭则种种法灭”,还强调“不即不离,不住不著”、“莫于心上著一物”,就是说既要注重心,又要超然于心。不执着于心,不为...

    王红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00260284.html
  • 论佛教的和平精神

    ,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。佛教认为,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”(《大乘起信论》),又说:“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。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(《维摩诘...

    楼宇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1461222.html
  • 惠能和尚传 南唐 招庆寺静、筠二禅德

    种法。故经云:心生即种种法生,心灭即种种法灭。汝等须达一相三昧、一行三昧。一相二昧者,于一切处而不住相,于彼相中不生憎爱,不取不舍,不念利益,不念散坏,自然安乐,故目此名为一相三昧。一行三昧者,于一切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0361546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五)

    作恶,皆先发于“心”,其后方现之于身口,所谓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”,是故欲成就佛道,首先须有“广大心”、“清净心”与“深信无疑惑心”,进而发菩提心,修“菩萨”行,方能成就“佛道”。《佛说超...

    许胜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5463745.html
  • 从戒律谈佛教的复兴

    已二千五百多年,可是以整个佛法住世的期间来看,四分之一不到。然而就戒法的持废来讲,似乎又濒临法灭的边缘了。现在的人所弘扬的不是经,就是论,“戒律”已成过去的名词,大部份的人避之都唯恐不及,那里还会发心...

    果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164095.html
  • 谈修不放逸与精进

    无明缘于行,才生万法,并成长增广。若只有业,而无烦恼、爱、见、慢、无明,则行即减,行灭则“十二因缘”法灭。十二因缘灭,则解脱自在。  这烦恼、爱、见、慢、无明是如何生长、增广的呢?是由内六入处绿外六入处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2065908.html
  • 禅宗与古典诗歌意境

    禅宗与古典诗歌意境  作者:刘晓慧   “意境”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,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。作为中国佛教宗派的禅宗哲学,在审美主体、思维方式、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意境的生成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   一、 禅宗重视主观心灵与诗歌意境创造  禅宗以“心”为本体。在禅宗看来,我心乃万物之本,万化之源。《三界唯心颂》云: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”《坛经》云:“心生,种种法生;心灭,种种法灭;一心不...

    刘晓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4366761.html
  • 学佛人的大忌讳——好为人师

    。如人屈伸臂顷。即到十方恒河沙刹土。集诸罗汉得八亿八千。众来集忍界听受法言。又僧祇律云。时大迦叶语诸比丘。结集法藏勿令法灭。诸人欲往余处结集。迦叶言。应住王舍城。有五百人卧具。众皆言尔。令阿那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2375154.html